我盯着镜子里的自己,把粉底在眼下多拍了两层。
昨晚没睡踏实,眼尾还泛着青,像被谁拿细笔勾了道灰线。
周姐的消息在六点十七分弹出来:“事故档案调阅需要手续,最快下午三点。“我捏着手机站在玄关,玻璃门后飘进来早餐铺的豆浆香,却压不住喉咙里的涩。
邹逸说的“调查“像根细针,扎在太阳穴上一跳一跳——但今天十点,李经理办公室才是更迫在眉睫的雷区。
电梯停在十七层时,我闻到了李经理办公室特有的檀香味。
他的助理小吴站在门口,冲我点了下头:“范经理,李总已经到了。“
推开门,李经理正低头翻文件,金丝眼镜滑到鼻尖。
听见动静,他抬眼扫过来,钢笔在桌面敲出急促的节奏:“小范,坐。“
我坐下时,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啦一声。
他把一份文件夹推过来,封皮上“行业峰会展示项目“几个字烫金,却被他按出褶皱:“原定负责的张峰,家里突然有事请长假。“他指尖敲了敲文件夹,“两周后峰会,你接。“
我翻开第一页就皱眉——项目进度停在三个月前的框架草案,客户需求文档只有半页,连竞品分析都是三年前的旧数据。“李总,这个项目原本是张峰在跟进?“
“怎么,有问题?“他摘下眼镜擦镜片,镜片后的目光像刮过玻璃,“你是新提的部门副理,总要证明自己能扛事。“他突然笑了下,“我听说你记忆力不错,昨天部门聚餐还帮老陈记全了客户名单?“
我后背渗出冷汗。他知道?还是...邹逸?
“给你配了肖技术员,技术支持找他。“李经理看了眼手表,“十点半,去大会议室召集团队。
散会。“
我攥着文件夹往外走,走廊的空调风灌进领口。
张峰的工位还在拐角处,绿植摆得整整齐齐——哪像家里有事的样子?
大会议室的百叶窗没拉严,阳光在白板上投下一道亮痕。
我推开门时,六双眼睛刷地看过来。
王姐转着马克笔,笔尖戳得笔记本沙沙响;小刘低头刷手机,屏幕蓝光映得脸发青;只有肖技术员站起来,帮我搬了把椅子。
“各位,从今天起,行业峰会项目由我负责。“我把文件夹摊开,“需要大家配合整理...“
“范经理。“王姐打断我,马克笔“啪“地拍在桌上,“张经理走得急,好多资料他都存私人云盘了。“她扫了眼其他人,“我们没权限。“
小刘把手机倒扣在桌上:“上周张经理还说要带我们去客户现场,现在突然换人...“
“所以现在项目卡在这里?“我捏着文件夹边缘,指节发白。
太阳穴开始抽痛——契约能力要来了。
我闭了闭眼,那些零散的信息突然在眼前炸开:三个月前的框架草案里提到“沉浸式交互“,客户是做智能家电的,三年前竞品分析里有A公司的全息投影案例...
“王姐,麻烦调市场部近半年的客户反馈。“我睁开眼,头痛像被人拿锤子敲了下,“小刘,联系展会方确认场地尺寸,特别是柱子位置——智能家电需要动线设计,柱子会挡体验区。“我转向肖技术员,“肖哥,能调出张峰电脑的浏览记录吗?
他最近常看的应该是云盘链接。“
会议室静了两秒。
肖技术员眼睛亮起来:“我试试,他电脑没设密码。“王姐翻笔记本的动作慢了,小刘摸出手机开始记备忘录。
“叮——“
我的手机在桌角震动。
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邮件,标题“内部资源清单“。
打开附件,技术支援列表里有集团AI实验室的联络人,预算分配建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,连评审专家的兴趣点都标了红:“李教授看重技术落地性,陈总偏好数据可视化。“
我指尖发颤。
邹逸的字迹在邮件末尾浮出来,很小的一行:“用你记得的,加上这些。“
“王姐,客户反馈重点标用户对'操作复杂度'的抱怨,我们可以设计语音控制模块。“我敲了敲白板,“肖哥,AI实验室的张工两点能到,让他带交互demo。
小刘,场地尺寸拿到后,画三张动线图——绕柱、穿柱、避柱,对比体验时长。“
王姐的马克笔开始在本子上飞,小刘把手机举起来拍照,肖技术员冲我竖了个大拇指:“范经理,这思路比张经理清。“
散会时,阳光已经爬到了白板顶端。
我收拾文件,听见王姐跟小刘嘀咕:“刚才那几下,还真不像新人...“
经过茶水间时,咖啡机的嗡鸣突然低了半拍。
我瞥见玻璃门里的倒影——张峰端着咖啡杯,正盯着我。
他嘴角扯了扯,没说话,但我听见他低声说:“一个小白还想带项目?“
我攥紧文件夹,继续往前走。
走廊里的灯光把影子拉得老长,像根绳子,一头系着我,一头系着即将到来的风暴。
但这次,我手里有刀。
当茶水间的玻璃门在身后合上时,我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盖过了咖啡机的嗡嗡声。
张峰的话像根细冰锥,顺着后颈往下钻——他知道项目的烂摊子有多难收拾,所以才笃定我会搞砸。
可他不知道,昨晚我对着邹逸发来的资源清单熬到两点,把三年前的竞品分析和最新的客户反馈在脑子里过了七遍。
下班铃响时,我抱着笔记本站在肖技术员的工位前。
他正收拾工牌,看见我愣了一下:“范经理?”
“肖哥,能留一会儿吗?”我把项目框架图摊在他桌上,“张峰的云盘我们拿不到,但客户要的是‘沉浸式交互’体验。我需要一套快速验证模型,今天能搭出来吗?”
他推了推眼镜,指腹蹭过图纸上标红的“语音控制模块”:“实验室有闲置的AI引擎,改个接口就行。”他把工牌重新别在胸前,“不过得去技术部借设备,你等我十分钟。”
深夜十点的技术部像座荧光堡垒,肖技术员的键盘声在空旷的工位间回响。
我蹲在他旁边,看代码一行行爬满屏幕,额角的契约痛意若有若无——大概是今天用能力太频繁。
“范经理,你看这个。”他调出个3D模型,智能冰箱的投影在桌面浮动,“语音指令触发后,冰箱会弹出用户常购清单,还能联动烤箱推荐菜谱。”
我伸手虚点,投影里的菜单跟着翻动。
“再加个‘家庭成员识别’。”头痛突然加剧,我按住太阳穴,“老人和年轻人的操作习惯不一样,数据部上周刚出了份用户画像报告。”
肖技术员的手指顿了顿,转头看我:“你怎么知道数据部有这个?”
我扯了扯嘴角——邹逸的邮件里夹着数据部的内部报告链接,凌晨三点发的,标题是“被忽略的用户分层”。
“直觉。”我没说实话,“能加吗?”
“能。”他转回屏幕,敲击速度更快了,“我让人把实验室的传感器搬过来,半小时后能测实景。”
第三天上午十点,李经理的皮鞋声在走廊里敲出重音时,我正把原型机往展示箱里放。
他推开门,目光扫过白板上的进度条(已完成67%)、贴满墙的客户需求便签,最后落在肖技术员调试的模型上。
“这是什么?”他指了指浮动的冰箱投影。
“快速验证原型。”我翻开进度表,“昨天测了三组用户,语音识别准确率92%,比行业平均高7%。”我翻到下一页,“接下来三天重点优化动线设计,周五前能出完整方案。”
他没接话,伸手碰了碰投影。
冰箱菜单立刻弹出:“邹先生,需要为您推荐低脂菜谱吗?”——我偷偷把测试账号设成了他的名字。
李经理的眉毛动了动:“谁弄的?”
“肖技术员。”我侧过身,让他看见肖正站在角落擦汗,“他昨晚在实验室熬了通宵。”
“嗯。”他终于把目光从模型上移开,“张峰那小子临走前说这项目‘神仙也救不活’。”他推了推眼镜,“你比我想象中能扛。”
我喉咙发紧——这是他接手我以来,第一次没把“新人”二字挂在嘴边。
“李总,我不会让您失望。”
他走后,肖技术员凑过来:“范经理,你怎么知道他爱低脂餐?我查了他体检报告才加的用户标签。”
我低头整理文件,耳尖发烫——邹逸的邮件最后一行写着:“李经理上月体检甘油三酯偏高,投其所好。”
深夜十一点,我抱着笔记本走出公司。
晚风卷着梧桐叶打在脸上,手机在口袋里震动。
邹逸的消息:“你已经开始适应这个位置了。”
我站在路灯下看屏幕,暖黄的光漫过“适应”两个字。
橱窗里的电子钟跳到十一点半,玻璃倒影里,我看见自己眼睛亮得像星子——三个月前那个在茶水间被老员工抢客户的新人,真的在变。
回到家刚洗完脸,手机突然在客厅炸响。
凌晨三点的铃声像根钢针扎进耳膜,我摸索着接通,李经理的声音劈头盖脸砸过来,带着明显的压抑:“范晓萱,立刻来公司。”
“出什么事了?”我攥着手机,心跳陡然加快。
“项目……出问题了。”他的呼吸声透过电流传来,比平时粗重,“你最好现在就过来。”
电话挂断的忙音里,我盯着镜子里没卸干净的睫毛膏——那道灰线还在,可这次,我不再是只能仰头看风暴的人了。